在被问及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时,辛雁斌笑了笑:“都是自己的工作,早就习惯了,做什么事都觉得很平常。”
从技术员、施工员到项目经理,踏足临汾、太原、阳泉、大同、赤峰、浑源和运城等地,他辗转多地,历经多个建设项目,掌握了扎实的施工技术、积累了大量项目管理经验。
2017年9月,辛雁斌被调到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南)园区,再次成为园区建设的先行者。
蹈厉奋发,凝心聚力争进度
“100米/3天”是辛雁斌所负责的市政电力综合管廊试验段建造成果的生动演绎。
圣惠路提升改造工程是运城市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515重大项目”,作为城区西部南北出行的交通要道,该路如果长时间封闭施工,会对城市交通造成极大压力,所以施工效率就成了重中之重。
拿到试验段项目后,如何打响第一炮,为公司赢得良好声誉,丰富公司产业价值链定位的实际成果,成了摆在辛雁斌面前的头等大事。
这是运城市在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中首次使用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也是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方式一较高下的好机会。
为此,辛雁斌从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在工程进度、工艺质量和安全管理之间寻找平衡点,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他理清思路,精心策划,确定工作的三个重心:一是保质量,做好技术交底,反复沿线巡检;二是争进度,协调统筹各方,扎实推动进程;三是稳安全,落实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监管。辛雁斌多方统筹,把握关键工序,为电力管廊快速铺装提供坚实保障,使这段地下“血脉”顺利贯通。
8月31日下午,圣惠路提升改造工程市政电力综合管廊试验段最后一节管廊顺利安装完成,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施工速度提升5-8倍,降低综合成本15%以上。这项工程的完工,标志着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南园区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刻的辛雁斌也终于松了口气:“没有让大家失望。”
责任在肩,当仁不让。3天时间,100米管廊,短短两个数字,是辛雁斌履职敬业精神的最好注脚。
行远自迩,厚积薄发迎挑战
2020年7月,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晋南)园区办公楼建造项目正式开工。办公楼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墙、柱、梁、板、楼梯等全部预制,仅在节点处进行现浇,装配率为93.6%,装配式建筑AAA级,绿色建筑三星级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项目经理辛雁斌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挑战。
构件需先在工厂预制加工,随后运输到工地进行现场拼装浇筑,具有性能好、省人工、效率高的先天优势。然而,要想最大程度上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就必须在后期安装质量下足功夫。作为整个流程的最后节点,人工拼装和现场浇筑直接影响着工程最终品质。面对进度压力,如何加快施工人员磨合、优化施工流程、确保施工质量,是尚待辛雁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保质保量、安全环保完成工程建设,辛雁斌积极主动协调施工各方,解决施工人员提出的问题,带领团队攻破难关。
他严格控制预留钢筋的精确度,重点监督套筒灌浆作业,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以防预制构件接缝和节点处理不当引发的建筑物理问题;他严格控制楼板平整度,为后期作业打好基础,以防坐浆操作受到阻碍;他时刻绷紧安全生产之弦,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力求把每一个隐患都消除在萌芽状态。只有扎实做好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办公楼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一寸丹心,越岭蹚河求新变
从太原到运城,经过龙潜之地的雾霭和河东大地的群山,眼前流景变幻,不变的是一颗建造者的赤诚之心。
2017年9月,辛雁斌调至山西建筑现代化(晋南)园区担任生产经理。奔赴另一处陌生土地,对辛雁斌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样一来该如何照顾家中妻儿?
“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工作重任,很多时候都不能兼顾,好在家人一直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他说,“最后,我和妻子决定把家搬到运城来,儿子也在这里读书。”
在辛雁斌看来,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也从未后悔。
“现在正是产业求新求变的时候,我哪能落后?能亲身参与到这个建筑现代化转型大潮里,我感到非常幸运,也丝毫不敢懈怠。”
该如何解读建筑转型新态势,精准把握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本质与意涵,辛雁斌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要想推动建筑产业快速转型,必须要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六大理念,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而在这场变革中,每一个建造者都任重道远。
“虽然装配式建筑起步没多久,但前景非常可观。”辛雁斌说,“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压力也不小,但有压力才有动力。”
行远自迩,厚积薄发。多年间,辛雁斌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广阔大地上矗立而起的一个又一个优质工程,是一位建造者能给出的最好答卷。